大雪节气刚过,眼看着新一轮降温又要来袭,很多女性叫苦不迭。有朋友在群里聊天时说起来自己手脚冰凉,想看看怎么治疗一下。俗话说十女九寒,天一冷就手脚冰凉的女性朋友可不在少数,很多女性的体质都偏寒性,宫寒更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一大重要因素,有很多朋友可以不受影响顺利好孕,但是也有一些朋友因为宫寒迟迟未能成功受孕。
宫寒”有先天和后天多种因素。
先天因素指有些人天生体质较寒:四肢容易冰冷、对气候凉暖特别敏感、脸色比一般人苍白、喜欢喝热饮、很少口渴、冬天怕冷、夏天耐热。有一部分人是有遗传因素的,例如父母体质偏寒。另外,有些父母生育时年龄比较大,身体阳气逐渐减少,这会直接导致他们的子女带有“寒性体质”。即使和别人处在相同的条件下,也更容易出现“宫寒”的症状。
后天因素包括:居住环境寒冷、嗜好寒凉食物、过劳或易怒导致损伤身体阳气。
宫寒有哪些症状?
1. 痛经。当女性来月经的时候有血块,而月经的颜色呈现处黑色等症状时,那么这些就是比较明显的宫寒症状了。
2. 手脚冰凉。宫寒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手脚冰凉,或者是感觉身体冷。
3. 白带清稀量多。这种情况在着凉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,但是宫寒体质的人白带经常都是清稀量多的。
4. 不孕不育。宫寒的另外一种症状就是不容易受孕,是由于子宫的温度比较低,而这时的精子于卵子不容易结合,所以就造成了不孕不育的情况发生。
5. 下腹寒冷,按压疼痛。经期有时错后,色淡而量少,精神较差,平时腰酸腿软,小便较多,月经量少,性欲减退,舌质淡苔白,脉沉。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,面色黯黄,自觉下腹部不暖,四肢不温,主要脚冷而疲软,口淡而无味,喜食辛燥,月经略有错后,有白带,小便频或失禁,舌质淡,苔白腻而滑,脉沉弱。
6. 发胖。宫寒的人另外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腰腹部位比较肥胖,并且会伴有气短乏力以及失眠、月经不调等等的症状。为了维护好自身的身体机能,脂肪就会充当起“护宫使者”,这时,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,从而就会造成肥胖。
如何有效调养?
1. 注意腹部、腰部保暖
女性宫寒很易导致手脚冰冰凉、经痛,也易造成性欲低迷、缺乏欲望。宫寒易造成淤血,导致白带增多,阴道的卫生环境下降,易引发痛经、盆腔炎、子宫内膜异位,因此做好腹部保暖工作,也能避免许多妇科疾病。
女性的腰部也是健康的敏感区,冬天若是常常穿低腰裤,腰部易受凉,下半身容易着凉,直接导致宫寒,引起手脚冰凉、痛经等症状。
2. 少食过冷或辛辣的食物
尤其要注意不要受凉,否则很容易增加痛经的症状,当然若是适当的喝些姜糖水的话,效果会更加好。
分辨寒食。除了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之外,有很多食品,虽然在常温下食用,但它的本质却是寒性的,例如西瓜、梨、猪肉、绿豆、冰糖、苦瓜等,要分季节吃;养成习惯,餐前可以喝一杯姜茶(一片姜,以开水冲泡,趁热喝下去),它可以主动化解寒凉食物或是凉性食物中的寒气。
3. 多运动,增强体质
坚持每天快步走30分钟,做做扭腰动作和提肛运动,可以提升全身气血,提高盆腔肌张力,改善盆腔微循环。如在卵石路上行走,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,可以疏通经脉、调畅气血、改善血液循环,使全身温暖。
运动中和运动结束后注意保暖,特别是出汗后,毛孔张开,寒邪容易乘虚而入,如果子宫受寒邪困扰,血气遇寒就会凝结,出现宫寒的症状。
4. 养成好习惯
(1)注意别在凉的环境下久待。在办公室备外套或披肩;别坐在空调下面;别在办公室午休;不要坐有寒气的椅子;在办公室备件衣服,护一下肩膀、膝盖等部位。丝袜对于怕冷的女性来说也是很必要的,可以防止寒气从脚下生。
(2)少吹空调。在空调房中,美女们不能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了。当您享受空调冷风带来的惬意时,子宫却正在经受着外界寒冷的折磨,当寒气侵入身体,离“宫寒”就不远了。
(3)不要坐“寒”。夏天不要坐在有寒气的平面上,例如地面、石面或铁面椅子上,因为这些地方寒气重,寒气会迅速击退身体的阳气直接攻击子宫。
(4)受寒后要及时补救。给自己煎一碗驱寒汤。材料是红糖2汤匙、生姜7片,水煎10分钟即可,饮用1-2次就可以驱走寒气。
(5)月经前三天可以每天喝红糖水,以增加排量,更好的让月经排除干净,也活气血,暖宫。
5. 不要轻易流产
(1)注意避孕。当你们还不打算怀孕时,记得避孕,其他什么安全期、体外之类的方法都不保险,使用套套是女性保护自己的基本原则。
(2)万一不得已要流产,也要注意身体。因为流产和生产同样重要,流产后身体内阳气下降,风寒易于入侵,所以不要像往常一样追随时尚而过早地减衣服,尤其要保暖腹部和下身。
6. 治疗
对有明显宫寒症状,不易怀孕或有胎停的女性,除了以上对策外,建议去医院就诊,备孕女性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备孕。
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,对自己的身体多加呵护,进行保养,这样才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,才能让子宫更加健康。
版权所有© 芙花资讯 生男生女预测表 怀男怀女方法
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或投稿,如有侵权违规,请邮件到cshewei@qq.com删稿更正